食源性致病菌之——变形杆菌

2023-12-20 82
分享到:

变形杆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(土壤、水、腐败有机物)、人和动物肠道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,可引起人及动物感染,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微生物之一。

常见的容易被变形杆菌污染的食品主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,其次为豆制品和凉拌菜等。

 

什么是变形杆菌

变形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,营养要求不高,兼性厌氧。夏秋季节温度较高,在食物中极易大量生长,一次食入大量被该菌污染的食物即可导致感染发病。

该菌抵抗力弱,加热或常用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。

 

变形杆菌感染后的临床症状

潜伏期3~20小时,一般为10~12小时,引起急性胃肠炎,主要症状为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,可伴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发热等。腹泻为无脓血、带黏液恶臭的水样便,一天几次至十余次。

一般1-3天可自行恢复,少有死亡。

 

如何把好“病从口入”关

1.生熟分开:生熟食物分开存放,处理和存储生熟食物的用具也要分开,并定期消毒。

2.完全煮熟:变形杆菌在100℃不能存活,食物要烧熟煮透;凉拌菜最好吃多少做多少。

3.安全存放:剩余食物最好放冰箱冷藏保存,且食用前彻底加热。

 

 

 

发生疑似变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时,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,症状严重者尽快就医。

 

 

来源:四川疾控